當您駕車出行時
行人或者非機動車突然從視覺盲區中闖出
或前方道路擁堵、有障礙物等
是否讓你很困擾?
科技改善出行體驗
在5G、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融合應用之下
車路協同將賦能未來出行
通過車路協同的全息感知能力
讓汽車實現實時精準地獲取路面的信息
安全高效的駕駛時代即將到來
走進a&s直播間
一起赴一場“未來”之約吧~
車路協同的創新實踐與未來挑戰
Design & Creativity
對話 / 訪談 / 人物
車路協同是未來智能交通不可缺失的環節。當前階段,契合新基建發展戰略,同時在5G、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融合應用之下,車路協同基礎設施建設現狀如何?有哪些創新的實踐案例?行業市場競爭格局如何? 頂層設計之下未來3、5年的發展路徑又將如何?
近日,高新興智能網聯戰略方案中心總監李鳳娜接受《安全自動化》『AIoT創新應用話題大家談』直播訪談,圍繞上述問題進行互動交流分享。
主持人:
a&s安全自動化主編 汪琴麗
訪談嘉賓:
高新興智能網聯戰略方案中心總監 李鳳娜
汪琴麗:新基建戰略下,國內車路協同市場需求、整體規模大概是怎樣的情況?
李鳳娜:任何產業的市場規模的擴大一定是以需求進行牽引的,我國車路協同產業的市場需求主要來自于兩個方面。
首先是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趨勢和需求促進車路協同的市場發展,從中央層面上來看,《車聯網(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行動計劃》、《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等重要政策的先后出臺強化了智能網聯汽車頂層設計,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和應用。從地方層面上來看,北京、廣東等多省市交通、汽車、城建、通信等“十四五”規劃頻頻點名發展智能網聯。廣州、深圳等多個城市針對智能網聯產業發展發布專項政策。截止目前內地共有24個省級行政區出臺自動駕駛政策文件,其中北京、深圳、廣州等城市均已開展智能網聯汽車應用示范運營的先行先試。
車路協同產業第二個需求來源是我國智慧交通及智慧城市的發展驅動。住建部、工信部積極推動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與智能網聯汽車協同發展試點,在2021年4月和12月分批印發通知,確定北京、上海、廣州、武漢、長沙、無錫、重慶、 深圳、廈門、南京、濟南、成都、合肥、滄州、蕪湖、淄博等16個“雙智”試點城市。“雙智”試點的投資額均在億元以上,比如合肥市“雙智”項目計劃總投資5.65億,上海“雙智”試點的車路協同信息化基礎設施部分投資額達到2.5億元等。
回到市場規模的話題上,車路協同產業包括車端市場和路端市場,根據IMT-2020(5G)推進組C-V2X工作組、CAICV、C-ITS、CTMA等權威組織聯合發布的《C-V2X產業化路徑和時間表研究白皮書》預測,2025年國內C-V2X車載終端的前裝滲透率將達到50%,預估2025年僅前裝市場規模可達850億元。路端市場方面根據行業權威機構預測2020—2030年車路協同主要IT設備投資累計可達2834億元。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到車路協同市場前景是非常可觀的。
汪琴麗:從技術和設備商的角度出發,車路協同市場的核心競爭點是什么?
李鳳娜:回顧車路協同的整體產業鏈,車路協同已形成包括芯片、模組、終端、設備、測試認證、安全服務、應用運營及整車制造等完整產業生態,整個產業生態上所有企業都有其價值和核心競爭點。
從技術本身來看,車路協同核心技術分為智能車載技術、智能路側技術、通信技術、云控技術四個部分。首先從智能車載技術來看,車路協同賦能自動駕駛的核心技術主要體現通過車端、路端感知融合數據提升單車感知的能力,進一步擴展自動駕駛的感知范圍和準確率。智能路側系統的核心技術體現在感知、計算、通信三個層面,其中路側感知系統需要全交通要素感知與強大的數據采集、融合、處理能力,路側計算系統核心體現在針對交通要素識別及交通事件的人工智能算法及各類智慧交通的應用開發能力。從通信技術角度來看,“5G+車聯網”即“5G eMBB Uu + C-V2X PC5”能同時實現大帶寬通信和低時延高可靠通信,以支持智能駕駛與智能交通各類應用。從云控技術角度來看,需要構建共性平臺、兼顧開放能力,并具備多場景的支撐功能。
汪琴麗:高新興專注哪些業務領域,產品、技術優勢又是什么?
李鳳娜:高新興專注于智慧交通、公共安全兩大戰略賽道,目前高新興研發人數已超過1100人,占比超30%以上,我們的核心技術主要體現在全息智能和泛在通信兩個方面。
首先,高新興全息智能包括AI人工智能技術、AR增強現實技術等,例如高新興在業界首次實現了毫米波雷達、激光雷達、視頻的同桿融合算法,我們稱為雷視融合AI算法,可支持轎車、客車、貨車、公交車、出租車 、二輪車、三輪車、行人等8類交通要素目標的定位跟蹤與分類,在智能路側系統中實現交通要素、交通流、擁堵、事件狀態等的全息感知。以城市交叉路口為例,車路協同的全息感知能力可使得汽車實現實時精準地獲取路側智能基建傳來的安全危險,如行人或者非機動車突然從視覺盲區中沖出這種易造成事故的情況,保障車輛更加安全高效通過路口。
其次是泛在通信方面,高新興是業界最早投入5G+V2X研發的企業之一,經過多年的積累,公司的前裝車規模組累計出貨量已達到500萬臺,4G車規級模組和終端已經為全球著名汽車品牌吉利汽車全系車型提供可靠通信連接,并持續與長安汽車、廣汽、比亞迪、東風日產、大陸、延鋒偉世通等全球知名車廠、Tier1廠商展開4G/5G+C-V2X產品合作。我們的后裝車載設備已實現了全球14000多種車型的自適應適配,滿足國際市場的各項嚴苛要求。
此外,高新興圍繞多源傳感器融合感知、V2X信息交互、V2X預警應用、車載終端、路側邊緣計算系統等核心產品與技術已布局數十項技術專利和軟件著作權,并參與80余項車路協同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團體標準課題的的編撰與起草工作。
汪琴麗: 您預判未來3-5年車路協同產業的未來發展脈絡是什么樣的?
李鳳娜:國家正在從政策層面及產業層面對車路協同產業進行拉動,包括頂層規劃和標準制定等工作,這是促進產業發展的重要一環,奠定了車路協同未來產業化的基礎。
從行業來看,未來仍要積極探索車端應用讓車端的“滲透率”不斷提高。車端“滲透率”主要依托于車企5G+V2X前裝量產車型上量和各類商用車(客車、貨車)和及特種車輛的5G+V2X裝載率的后裝上量。截止目前市場上已有數款搭載C-V2X的車型投入量產或發布商用量產計劃,例如一汽紅旗、上汽通用別克、上汽奧迪、廣汽埃安等。商用車后裝方面,很多城市已經在積極探索,例如長沙完成了2000多臺公交車的智能網聯升級,通過智慧定制公交的方式實現“信號交叉優先通行”應用,保證公交的快速、準時、準點,讓公交跑出了地鐵的“味道”。
與此同時產業界也在積極探索更多的C端觸達方式提升乘用車的后裝車聯網比率,比如通過APP、地圖等多種形式去實現智能網聯信息服務類的應用,滿足普通乘用車駕駛員的需求。
車端的滲透率上升將螺旋式地帶動路端“覆蓋率”的提升。車端的滲透率與路端“覆蓋率”的提升將會促進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甚至出行方式的變革升級,并賦能自動駕駛環衛、物流、Robotaxi等多種自動駕駛業務場景進一步落地,推動自動駕駛的商業閉環。高新興本著開放共贏的心態,非常期待能與產業界的同仁攜手合作,共同推動車路協同產業的發展。
